從小到大都不是一個善詳用說話去表達思想的人
很多說話未曾講, 還是透過文字發聲好了
很想傳遞一些大家很少聽過或了解的事
以前的我...
都是努力讀書, 想投身一間大公司工作, 領好的薪水和福利.
但小學畢業時, 同學在記念冊上寫「祝你入到心儀的大學!」
我心裡想: 「入大學出來工作後, 有高學歷, 職位高, 壓力大, 工時長, 努力工作為供樓, 放工後還要照顧家庭, 做家務, 教育小孩, 每天睡眠不足, 24小時總是不夠用, 只能在假期好好享受生活, 用時間和健康換取金錢, 真的好嗎? 這樣的生活真的令人響往? 」
原來, 我不想成為這樣生活的人, 我想做僱用別人的人, 我不要做僱員. 但可以嗎?
還是小朋友的我當然要努力讀書, 要創業, 也要有知識、有資金.
上到了中學, 發現身邊好友家中都是經營生意的,
當中有些人是住公屋, 但生活模式、生活質素比我住屋苑的更好,
家中有菲律賓工人的英文特別好, 有很悠閒的生活,
每年去1-2次旅行, 用名牌等等.
認識了數年之後, 更可搬大屋、住私樓, 有很美的裝修, 去外國讀書.
從他們身上, 我就明白了創業和打工的分別:
創業一開始時, 可以比打工的賺得少, 因為有投資成本和賺取的利潤需要再投資去經營生意, 而且需要辛勞地工作.
但長遠來看, 賺的比打工的多, 之後的生活也會更好. 因為不斷地累積經驗、修正、改善、人脈網絡的遞增. 只要堅持、努力地去做, 最終都會成功過到理想的生活. (好記得中學校長經常說的「我堅持.我成功」)
相反, 打工初時的工資穩定, 每年遞增, 但隨著年紀和經驗的增長, 工資的增幅會減慢, 甚至停滯, 被辭去的機會亦會相對提高.
未到退休年齡, 已經會因工資太高/ 公司有新的人事變動/ 改革之類的原因, 老闆會選擇炒去高職位人士, 改為聘請教年輕、薪金較低、有較新思維、較高學歷的員工, 讓公司有新的動力、新的方向、更高的利潤.
而且, 因為在長期的工作壓力、工時長、勞損、過勞、情緒等, 引致身體有不同的小病小痛, 但一般都不去好好地正視身體發出訊號和背後原因 (因為要工作) 只是看西醫「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」治標不治本, 長期下去, 則會變成了慢性退行疾病, 到時想徹底醫治都很難, 只能長期依賴藥物控制, 禁食某些食物等.
很多人的思維是: 「年紀大、機器壞是正常的」但其實很多人都活得長壽而且健康, 可以享受退休生活, 周遊列國. 差別就是在於注重身體的保養(抗氧化), 是投資在自己的健康身上的果效, 相比起出了事才醫治, 其實保養的費用比供醫療保險更化算, 更有保障.
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international/art/20130113/18132439
健康快樂人瑞 喝葡萄酒多運動養生
希臘長壽島 1/3人活到90歲
「先苦後甜」和「先甜後苦」, 如何選擇?
直到出來工作, 投身在時裝設計行業發展.
第一份工作, 很幸運地已入到人人響往的大公司工作, 在上市的集團內工作, 不論工作量、際遇、福利都出奇地好, 人事關係很好, 客戶很喜歡我, 而且能學到更專業的技術, 將來要轉工真的不愁出路. 各方面都很好, 而且可以出Trip, 對職場新人來說真的很新鮮 (但其實比上班更辛苦, 其他舊同學都很羡慕, 但當中的辛苦真的很難說出來讓大家明白) 當時很喜歡上班, 很有成就感和滿足感.
直到有一天, 上司突然公佈要離職, 但公司仍未聘請到合適的人選, 而這個Team一共有3位內地同事、2位香港同事, 而餘下對女裝最熟悉和見客的就是我了. 就是這樣, 我在短短的兩三個月裡感受到作為Team leader 的壓力: 對外, 有不斷的Email request, 對內, 要做好工作之餘並分配好工作給同事, 先審批才比客人看, 又要對師傅、跟單、經理等等. 身在其位, 才明白他日, 7-10年後, 我就是去到這個位置, 若果我繼續選擇這條路會有什麼的光景?
每天不願起床工作, 一天的生活只有工作、食飯和睡覺, 沒時間去有社交生活, 沒時間去放鬆一下, 因為已經太累了. 皮膚和健康, 每況愈下, 真的沒其他路可以選擇嗎?
還記得當時填詞人黃偉文舉辦Concert YY完場時, 有首歌經常出現在Facebook
給十年後的我 (陳奕迅&蘇永康&黃耀明&容祖兒&何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